![]() |
|
|
|||
为切实关怀辖区内高龄、失能老人群体,让老人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与关爱,自 9 月起,丹林镇依托 “互助养老幸福村” 试点,在丹林社区、长冲村、梨花村、文罗村及丹松村启动低龄志愿者探访高龄、失能老人专项关怀行动。低龄老人们怀揣热忱走进邻里家中,用 “唠家常、办实事、护安全” 的贴心服务,将项目 “激活邻里支持网络、筑牢老年幸福防线” 的目标落到实处。

探访抗美援朝93岁老兵
精准筹备:按 “需” 服务,让关怀不跑偏
为避免 “走过场式” 探访,项目团队前期联合村社干部逐户摸排,精准掌握辖区内高龄、失能老人的生活需求——从 “独居老人需要陪伴” 到 “失能老人急需生活照料”,从 “老旧房屋水电安全隐患排查” 到 “秋冬季节保暖提醒”,逐一登记形成 “需求清单”。参与服务的低龄志愿者均经过项目专项培训,熟练掌握 “代际沟通技巧”“居家安全检查要点” 及 “应急情况处理流程”,确保每一次上门都专业、贴心。
暖心场景:多做一点,让陪伴有温度
每到一户,志愿者们都化身 “全能帮手”:
生活照料 “搭把手”:拿起扫帚清扫庭院、整理杂乱的生活用品,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修剪指甲、协助理发,甚至帮忙代购米、油等重物,把 “小事” 办进老人心坎里;
精神慰藉 “心连心”: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 ——听 93 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讲往昔峥嵘岁月,陪独居老人聊邻里琐事,用专注的眼神和回应化解老人的孤独感;
安全守护 “多留意”:主动检查老人家中的水电使用情况,提醒 “出门关电关气”“热水壶别长时间插电”,发现插座松动、灯泡损坏等小问题,当场协助联系维修或更换,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“你们来家里陪我说话、做家务,心里特别暖和!” 梨花村 87 岁的李爷爷紧紧握着志愿者的手,眼眶里满是感动。

志愿者们和老人拉家常

志愿者为失能老人修剪指甲
未来可期:常态推进,让风尚永传递
作为 “天府银龄” 项目 “特殊群体关怀计划” 的重要一环,丹林镇将持续深化 “低龄助高龄” 模式:一方面扩大志愿者队伍,通过“银龄之星”评选激励更多低龄老人参与;另一方面细化服务内容,结合秋冬季节特点新增 “健康监测”“用药提醒” 等服务,逐步构建“日常探访 + 应急响应 + 长效陪伴”的互助养老体系。
未来,项目还将辐射方山镇、江北镇等周边区域,让 “敬老、爱老、助老” 的新风尚在更多村社扎根,用 “银龄互助” 的温暖力量,为乡村振兴添上 “幸福底色”。